儿童课堂

验光散瞳会不会“伤害”眼睛?快散和慢散有什么区别呢?

2020-01-21

每次验光,医生都会让我们散瞳。今天,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进行散瞳验光?传说中的快散和慢散到底有什么区别?散瞳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

为什么要用散瞳验光?

如果把我们的眼睛比作一个照相机,正常情况下,眼睛在看远的时候,是不需要调焦的;在看中近距离物体时,眼睛就需要调焦(睫状肌紧张收缩)变成一个近视状态。看的目标物体越近,眼睛需要调焦(睫状肌紧张收缩)变成近视的度数就越高。

我们把这个近视,叫做“调节性近视”,是眼睛为了看清楚近处的物体,暂时调焦出来的近视度数。

散瞳验光,在医学上称为:睫状肌麻痹验光。我们在临床中经常提到的散瞳验光,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放松睫状肌,解除睫状肌的过度紧张状态(“调节痉挛”)。

这样就防止远视的配镜光度低于实际远视度数,和近视配镜光度高于实际近视度数。或者说为了更准确地检查个体的屈光度数,达到更好的矫正或治疗的效果。

3

临床上常用的快散和慢散到底是什么?

医学的严谨性及复杂性在于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情况,那么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临床上常用的散瞳滴眼液有:

1、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2、 盐酸环喷脱酯滴眼液;

3、 1% 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

其中,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盐酸环喷脱酯滴眼液使用后起效时间比较快,我们俗称为“快速散瞳”,或“快散”;1% 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起效的时间比较慢,我们俗称为“慢速散瞳”,或“慢散”。

根据个体不同的年龄,屈光状态及眼部病变情况,使用的散瞳药也是不同的,建议本人或孩子根据专业医生的临床评估后再选择是否散瞳,或使用哪种散瞳药。

5

请问滴散瞳药有什么不良反应吗?

在门诊散瞳验光前,验光师或护士应向需散瞳者说明散瞳后会出现的一些症状:如畏光(怕光)、看近距离不清晰(暂时性的类似老花的症状)、以及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等。

目前眼科/眼视光临床使用的散瞳药都属于“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它们作用于睫状肌后能暂时麻痹睫状肌的调节力(不让睫状肌收缩),所以用药后会出现看近不清楚的表现。

用药后除了麻痹睫状肌外,同时还扩大了瞳孔,所以也会出现明显的畏光症状。这个时候,我建议尽量减少户外的活动,如果方便,可以戴上宽檐帽,或戴上太阳镜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呢。

7

因为“胆碱能受体”,不仅仅存在于睫状肌里,还同时存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胃肠道、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等等。所以用药后可能对其他系统会有轻度的影响。但由于滴眼属于局部用药,使用的剂量是非常小的(一般一滴眼药水大约是0.03~0.05ml),所以只有极个别敏感的个体会出现其他一些副作用,比如:面部潮红、胃肠道不适、呼吸急促、心率过快甚至精神萎靡症状。

如果出现这种症状,本人或家长可以让孩子喝水,或平躺下以缓解不适。这些反应一般都是一过性的,在停药后会缓解消失,同时发生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

我们一般建议在每次滴完散瞳眼药水后,按压泪囊区 3~5 分钟,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眼药水通过鼻泪管从而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进而减少副作用发生的概率。